长征招商=联想“横扫”AI市场
长征招商这个昔日传统PC巨头,如今正摇身一变,成为AI时代的先锋。它不再是一家PC厂商,而已蜕变为一家全栈AI产品、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。
【破壁者:被低估的AI隐形巨人】
大模型战争,历经几年角逐,格局已逐渐清晰。
但技术要真正落地,进入千家万户,变成红利,还需要突破最后一公里。那么,谁是中国AI落地最大的推手呢?
腾讯、阿里、百度、字节,还是华为?
这些产业巨头在各自领域,都拥有极强的实力,比如字节和BAT的优势在于云计算、终端应用,华为的优势是底层软硬件技术。
如果以业务布局的广度这一指标来评价,有一个巨头的实力,长期被人们低估了。
2025年3月31日,联想中国区誓师大会在北京国家网球中心举行。会上,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强调:
未来十年,联想将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。
过去几年,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不断推进,但同时也形成了个人智能、企业智能和公共智能相互之间割裂的局面。
这既有技术原因,也受限于单个企业的业务布局广度。
而联想,早在2023年就提出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路径,即个人智能、企业智能和公共智能共存互补、混合并用,并认定:
混合式人工智能是AI普惠的必由之路!
联想之所以敢提出混合式人工智能,与它在AI领域的业务布局广度,密不可分。
这些年,外界对联想的刻板印象,还停留在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的辉煌历史。
但鲜有人注意到,自2017年启动智能化转型以来,联想中国区已在“端-边-云-网-智”新IT技术架构基础上,构建起覆盖个人智能和企业智能的全栈AI能力。
在AI终端领域,联想发布了全球首款AI PC,并领跑市场。
以此为中心,联想中国区还围绕天禧AS(新财年升级为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),不断为用户提供AI手机、AI平板等终端产品,打造了一体多端格局。
在AI基础设施领域,联想服务器稳居全球前三,尤其高性能计算集群,更是连续十几次摘得榜首。
以此为基础,联想中国区搭建了万全异构智算平台,涵盖服务器、存储、软件及超融合、支持运维服务五大领域,形成一横五纵格局。
在AI解决方案及服务领域,联想中国区则打造了“一擎三箭”,面向政企、中小企业及消费提供服务。
截至目前,已发布联想擎天、联想百应、想帮帮三大AI服务品牌,全面覆盖B端和C端客户。
这样的AI业务布局广度,在业内堪称少见。
当人们还在讨论大模型,讨论明星创业公司时,联想已在悄然间,将AI部署在个人终端乃至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……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毛细血管。
【AI觉醒时代:一场触及灵魂的改革】
联想在AI时代的转身,让人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。
而就像任何一次重大事件一样,这场觉醒并非浪漫之举,而来自七年前,一场触及灵魂的变革。
2017年的联想中国区,面临巨大的考验。
一方面,是严峻的外部环境。彼时,传统PC产业早已过了巅峰期,步入下行轨道,联想PC业务因此陷入瓶颈。
另一方面,内部长期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模式,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。
面对压力和质疑,临危受命的刘军,经过100余天的调研、走访客户,最终带领中国区管理团队制定了“日出东方”战略。
新战略的愿景是:联想,智慧中国。
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暗藏着这个传统IT巨头进军智能化,以科技赋能中国智能化转型的决心。
彼时的联想中国区,已经预见到了智能化革命孕育的巨大机会。
但要实现这个战略并非易事。
为此,联想中国区在新战略指导下,推动了两大转型,并构筑起三大基石。
首先,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。
过去,联想中国区以产品线划分组织。这种传统的业务模式,在内部延续了很多年,逐渐跟不上形势。
转型后的组织,以客户为中心,划分为政企、中小企业和消费群组,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群需求,做出快速响应,实现客户直达。
其次,是3S转型。
过去,常年稳居全球PC第一的联想,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传统“硬件制造商”。面对市场变化下的增长瓶颈,联想毅然决定重振PC业务,并寻找“新奶酪”。沿着这个思路,联想中国区将业务重构为三大板块:智能设备(AI终端)、智能基础设施(AI基础设施)和智能方案与服务(AI解决方案及服务)。转型后,联想推动自身成为全栈AI的产品、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,并致力于全栈全周期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,实现AI普惠。但这些调整,还不足以改变联想的基因,要想把智能化刻入公司的DNA,还需要一场深入骨髓的手术。
因此,在以客户为中心和3S两大转型的同时,联想中国区还努力构筑了三大基石。
其中,最重要的基石之一,是对原来的IT引擎进行彻底重构,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智能IT引擎,也就是擎天。
新的擎天智能IT引擎已经升级到擎天4.0,以多模态和强推理为特征,既支持自身的智能化转型,又支持智慧城市、智慧教育、智能制造、智慧能源等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。
智能IT引擎之外,联想中国区还通过敏捷、高效、优质的中国创造能力,以及AI原生组织等,构筑起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。
正是有了这些基础,今天的联想,才能厚积薄发,在AI时代给了人们很多惊喜。
比如,随着智能体的爆发,人们突然发现,联想是最早对智能体和AI PC做出明确定义的企业之一。
不仅最早定义,联想还全球首发了AI PC。
同时,发布和亮相了很多智能体,包括针对个人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,以及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百应智能体。
这些智能体,已成为个人和中小企业奔赴AI的重要入口。
七年多来,联想中国区的日出东方战略不断升级迭代,尤其在两大转型方面,建立起业内领先的客户直达模式,形成了全栈AI的战略布局。
以客户直达为例。
目前,在三大客户群体中,政企业务群客户的覆盖从七年前的53%提升到今天90%以上,可以直接触达的中小企业客户从微乎其微到超过700万家,而消费客户更是达到超过2亿会员的规模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战略布局还在不断迭代。
2025年联想中国区誓师大会,日出东方战略迎来全新升级,更新了使命:混合式AI加速中国智能化转型。
会上,刘军还宣布了2025年三大策略:
首先是以智能体军团,深化客户直达模式。
大会正式亮相联想超级智能体——乐享。它将与营销、销售、服务等领域智能体,组成联想中国区第一支硅基战队,全面提升组织效率和客户服务能力。
联想乐享作为面向公众、客户、大联想伙伴的新一代官方入口,担纲意图理解和任务规划,并调度指挥研发、供应链、营销、销售、服务和运营等领域智能体为用户提供服务。
这支硅基战队在刘军眼中,是联想中国区直达客户模式的特种部队。
其次是以全栈AI,重装出击,加速3S转型。
在个人智能方面,刘军宣布升级天禧AS为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,联想个人云也将于5月发布。
依托个人云,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将升级到端云一体技术架构,嵌入联想AI PC、AI 手机、AI 平板,全面打爆“一体多端”。
在企业智能方面,基础设施业务群将坚持“一横五纵”布局,抓住AI机遇,实现弯道超车。方案服务业务群将以“一擎三箭”引领IT服务向AI服务转型。
最后是以三大法宝,扭转乾坤。
新财年,联想中国区将基于多模态和推理大模型,将智能IT引擎升级至擎天4.0,争取快速达到L3智能水平。
同时,还将继续强化中国创造能力,并在文化上倡导人机共生,大规模组建硅基战队。
从2017年启动日出东方战略以来,联想中国区一直在推动智能化转型,而这场变革或许没有终点。
【全栈AI:中国智能化的升维战争】
随着大模型的迭代,当下AI已从过去炒作概念,进入到落地、普及的深水区。
尤其是今年初以来,以DeepSeek为代表的高性能、低成本、开源大模型的出现,大幅降低了AI训练成本。
AI普惠新时代的大门,已徐徐开启。这是IT行业一个史诗级的历史机遇。
然而,很多互联网和AI公司,却由于业务布局上的缺失,始终困于技术-场景的断层,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相比之下,提前布局智能化赛道,并打造了全栈AI能力的联想,在这场智能化的升维战争中脱颖而出,占据了有利地形。
得益于全栈AI能力,以及过去几十年,在IT行业积累的用户、行业经验等,联想打破了行业内存在的“技术空转”的陷阱。
今天,联想AI PC能够在消费级设备上,流畅运行70亿参数的DeepSeek端侧大模型。
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,将不仅能够跨终端、跨操作系统运行,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场景化融合能力。
擎天智能体“超级工厂”,凭借上万个模型、数百个企业智能体模板,能够做到72小时帮助企业蒸馏大模型。
智能化,带来了生产效率的突飞猛进。
在合肥联宝科技,这里的“灯塔工厂”每天可处理8000多笔订单,而且八成以上是小于5台的个性化订单。
过去,工人每天排产需要6小时,智能化后,每天排产时间缩减至1.5分钟。
不止个人,也不止企业,在祖国大西北,东数西算的算力枢纽上,同样跳动着联想的智能终端、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。
这种全栈AI的能力,使得联想并没有痴迷于单点技术的炫技,而是将AI注入到产业链的毛细血管。
在算力基建、终端生态与行业解决方案的交汇处,在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,编织着AI普惠的神经网络。
这些看似不性感的业务,恰恰是其在AI时代的关键壁垒和护城河,它成功带领联想走出了传统业务的瓶颈。
刚刚过去的财年,联想中国区全面打超预设最高目标。
相比上一个财年,整体营收和贡献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%,非PC业务收入更是同比大增近60%。
这个昔日传统PC巨头,如今正摇身一变,成为AI时代的先锋。
它不再是一家PC厂商,而已蜕变为一家全栈AI产品、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。
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,回望过去。
七年前,联想中国区这场触及灵魂的改革,可谓颇具战略前瞻性,如果不是这场变革,联想可能至今依旧困在传统PC业务中。
全栈AI战略布局改变了它的命运,使其不但走出了过去的阴霾,还成为未来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。